本学期博士生党员工作室以“齐思共研促成长,深学笃行展担当”为主题,每周组织博士生党支部开展“支部周”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博士生党支部党建工作与科研学习深度融合。4月14日至4月18日,由williamhill威廉希尔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博士生第二党支部承办的博士生党员工作室第六周活动成功开展。
4月14日“周一:朗读者”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让理论学习入脑入心。4月14日,党支部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讲话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让我们意识到作为博士生党员,肩负着推动科技进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结合实际,大家表示要将学术追求融入科技强国建设。在科研中,勇于探索未知,注重培养创新思维,敢于攻克“卡脖子”难题,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此外,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身边同学共同进步,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通过此次学习,支部成员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奋斗方向。大家将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努力提升自身科研能力,为建成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4月15日“周二:探史实”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生动鲜活的学习中学深悟透、入脑入心。4月15日,党支部集中观看了《时代先锋》——《周莉蓉:让旧街开“新花”》和《原贵生:带领乡亲跃“龙门”》两期节目。在集中学习周莉蓉与原贵生的先进事迹后,支部成员深刻领悟到基层党员扎根人民、服务社会的精神内核。两位楷模为支部成员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教材。周莉蓉十五年如一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望闻问切”调解法化解450余起纠纷,成功率达98%。她的事迹彰显了“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基层治理智慧,展现了共产党员“为民解困”的初心。龙门村党委书记原贵生通过“四轮驱动”经济模式,带领村民从贫困村跃升为产值35亿元的全国文明村。他发展煤焦化、旅游等七大产业,推动人均年收入超4.5万元,建设老年公寓、资助教育,将集体经济红利惠及每位村民。原贵生用行动证明,党建引领与创新思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
4月16日“周三:微党课”
以讲促学,以学促行,让“一人讲”变成“人人讲”。4月16日,党支部开展微党课活动。由吕泽欣、任金、王浩、黄孝勇以“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为主题开展微党课活动。通过解读年度科技热词内涵与实践案例,引导党员深刻把握科技前沿趋势,强化使命担当。活动聚焦入选名词的科技突破与产业革新,结合学科特色探讨科研报国路径。主讲人以“人工智能+”为切入点,剖析其作为技术经济范式跃迁的核心作用,强调AI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对传统产业重构的意义。通过回顾嫦娥六号首次月球背面采样1935.3克的壮举,以及湖南韶山作为月壤灾备点的特殊意义,深化党员对国家航天战略的认同感。本次活动通过“科技名词+实践案例+学科融合”的模式,深化了支部成员对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解,激励其在科研中勇攀高峰、践行科技报国初心。
4月17日“周四:党员+”
围绕学生需求,邀请先进典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4月17日,党支部举办了选调经验分享讲座,邀请了2023届博士李睿楠校友主讲。李睿楠结合自身选调经历,从招录政策解读、笔试面试技巧、备考心态调整、基层实践能力培养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享。她强调,备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态的调整和毅力的培养。此外,她还就自身工作感悟进行分享,对同学们表达了祝福与鼓励。此次讲座生动精彩、针对性强,让大家对选调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为同学们在未来的职业规划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4月18日“周末学术汇”
搭建交流平台,发挥人才优势,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4月18日,博士生党员工作室举办第259期线下“周末学术汇”活动,程庆、李志明、李檬、邹吉祥4名同学围绕“功能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分享了该领域多个方向的研究进展和自己的科研突破。个人分享结束后,同学们就自己科研中的重点难点积极沟通。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交流才能汇聚智慧,互鉴才能促进发展。